炒鞋、炒裙子、炒盲盒?都不及为郁金香疯狂的万分之一

炒鞋、炒裙子、炒盲盒?都不及为郁金香疯狂的万分之一

《郁金香热》

 

伦勃朗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他的杰作《夜巡》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这是幅《夜巡》当时付给他的酬劳是1600荷兰盾,那是1642年。

荷兰盾是荷兰的货币,1荷兰盾等于20个荷兰币。

就在差不多同一时期,1个荷兰币能买两大杯啤酒,6.5荷兰币可以买一块12磅重的面包,而一个工人(从事剪羊毛或者木工这样的技术活)一年的工资收入大概是250荷兰盾。

换句话来说,在一个300荷兰盾能够满足一家人全年开销的年代,1637年最贵的郁金香球茎卖到5200荷兰盾——注意,是按颗数卖而非亩数。

更令人觉得疯狂的是,这样高昂的卖价在买家看来,依然是有升值空间的,至少是件不会赔钱的生意。

这就是载入历史的1633-1637年的“郁金香热”。

与这股热潮比起来,我们现在年轻人炒个潮鞋、囤个小裙子,还是收集隐藏款盲盒都算“小菜一碟”!

捎带提一句,荷兰陷入为“郁金香”狂热的状态之时,正属于我国明崇祯六年至十年间……

有植物学者分析认为,曾经令世界着迷到狂热的荷兰郁金香,其实并不是荷兰当地的植物,是在大概1570年才传入到荷兰。在这里,郁金香渐渐被培育了不同的品种,不论是花瓣的颜色还是形状,与现在后世能看到的普通品种相比,当时的郁金香美得令人无法拒绝。

不论关于郁金香“颜值”的传说是真是假,这种植物掀起的“郁金香热”成为后世金融评论拿来理解和分析泡沫经济的经典案例倒是真的。

炒鞋、炒裙子、炒盲盒?都不及为郁金香疯狂的万分之一

既然郁金香不是荷兰原生的花卉,它是哪里来的呢?

和我们现在所已知的大多数花卉一样,郁金香最初也是野生的。

几乎绝大数野生的郁金香生长在帕米尔高原和沿中国西部边界走向的天山山脉。因为地理和气候原因,这片土地属于比较少有人去涉足的地方。不过,这里也有水草丰美的绿洲,所以依然是有小镇和小集市。

居住在西伯利亚草原的土耳其人每年夏天会在水草丰美的绿洲放牧,偶尔也会穿越山脉去交易或者到城市里偷袭抢夺——当他们向西穿过西伯利亚草原之时,会发现中亚平原疯长的郁金香。

有专家猜测或许土耳其人在公元10-11世纪大批迁徙至中东地区的时候,将郁金香也一并带走,并且开始人工栽种在花园中观赏。后来,郁金香被赋予了宗教的含义——土耳其语中的“郁金香”和“安拉”是一个词,郁金香同时还代表着在神面前谦卑的美德,以及被视为护身符。

在这个时期,波斯人也很喜欢郁金香,并且已经把它们种植在古波斯首都伊斯法罕和巴格达的花园中。波斯是从中亚迁徙过来的,也在中东部分地区,主要是现在的伊朗周边,生存了几千年,甚至曾经成为盛极一时的波斯帝国。波斯人还流传关于郁金香起源的传说:有位王子爱上了他的侍女,误以为爱人以死,因而他用斧子自杀了。鲜血落在地上,结出血红的花朵,这就是郁金香。直到现在,红色郁金香的花语依然有完美爱情的意思。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郁金香的也随着土耳其人一路向西扩张着被人认知的范围。

1389年战争蔓延到了塞尔维亚边境地区的科索沃平原,交战双方的战斗决定了巴尔干半岛以后500年的命运。战争的结果是基督教军队的首领和土耳其人的苏丹双双毙命,和成千上万死于战斗的士兵一样,永远留在了黑鸟城。不过,新的苏丹上位后,加强了统治,并且于1396年打败了最后一批十字军。随后13年的统治里,这位苏丹镇压了巴尔干半岛的反抗,也向东打败了波斯人。他信心满满梦想攻占君士但丁堡,不过他还没有完成这个目标的时候,蒙古人来了……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清楚,刚刚兴起的奥斯曼帝国陷入了混乱。半个世纪之后,土耳其的军队再次席卷而来,终于将“君士但丁堡”变成了“伊斯坦布尔”。

一直到15世纪末期,不管是在波斯还是土耳其生长的郁金香本质来说,依然是野花。虽然它们已经被种植在一些花园中,但是并没有被系统化培育,或者通过其他人工干预的方式改进品种。一直到16世纪初,都是如此。16世纪晚期,奥斯曼人开始钟爱园丁培育出来的郁金香新品种,与野生相比,这些新品种看上去更为精致且优雅。不过,那个时代,这些人工培育的郁金香是极其珍贵和稀有的,而且那时期并没有植物学有关的知识指导,这些品种能培育出来,更多是机缘巧合……这一时期,郁金香被不只是被种植在花园中,而是成为了土耳其的代表花朵,被奥斯曼的艺术家们广泛应用到花瓶和瓦片上,以及苏丹的长袍和铠甲上。

炒鞋、炒裙子、炒盲盒?都不及为郁金香疯狂的万分之一

那么,欧洲人最早是怎么知道(看到)这些漂亮的花卉呢?郁金香又是如何与荷兰结缘的呢?

答案很简单,欧洲人通过参观、经商、旅游都可以看到郁金香了。

从1566年开始,成千上万的西方人来到了土耳其。有的是欧洲使团成员,有的是雇佣兵,当然,这里面少不了商人与热衷于冒险的旅行家们。他们对于土耳其人热衷建造花园只是为了单纯欣赏美丽的花也感到惊奇。尤其是色彩浓郁的郁金香更是引起了欧洲人的注意。

现在不少学者认为,是一位生活在奥地利宫廷的荷兰人将郁金香带回到他的祖国——荷兰。郁金香是他收到的礼物,因而他带了回去并且种植。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事情并不是那样的,因为在此之前欧洲人已经知道了郁金香,只不过,是使用“百合科水仙”来描述。

不过,对于16世纪的欧洲人来说,花草的首要用途是做为食物或者草药。最初的欧洲不少人是将郁金香的球茎当做食物来研究的,人们觉得它有些苦类似洋葱的味道,还有人建议应该是腌在糖里当果脯食用。

不管是哪种说法,郁金香由于它的新颖与美丽吸引了欧洲人,包括荷兰人的关注,再加上它的球茎容易携带,因而备受欢迎。

在这一时期,人工干预也在进行着。在16世纪结束前,越来越多的杂交品种开始涌现。

不管是野生品种还是培育品种,郁金香既可以从种子发芽也可以从球根发芽。

用种子发芽是一种偶然性很大的培育方式。从一朵花上采集的种子,种出来的可能展现出不一样的变化,所以是不能预测种出来是什么样子的。色彩、纹路只能依靠猜测。但是,如果是用种子发芽的郁金香会结出“子球”,这种子球可以开出与母体一模一样的郁金香。子球可以直接从母球上掰下来,经过一两年培育可以长成能开花的球根。不过,几年之后,母球就会枯萎,不能再结子球了。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郁金香的杂交培育在当时是件特别慢的事情。如果要考虑到当时人们平均寿命大概只有四十多岁,培育至少需要六七年的时间,而且存在不确定性——这使得稀有的品种更显得珍贵,供不应求。

商业市场是追逐利益的,如果有利润的事情,一定有人去做。于是,园艺爱好者们努力在培育新品种,而商人们盘算着如何能卖个好价钱!

如果仅仅是荷兰一个国家如此,那么这顶多是算奢侈品的存在,并不会引起太大的风波来。那么,它又为什么能在掀起一场金融浪潮呢?

炒鞋、炒裙子、炒盲盒?都不及为郁金香疯狂的万分之一

最初,郁金香也只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花卉被富有的欧洲市民种植。

当我们翻开高中课本看一个世界史的那部分内容,会看到对于16世纪的定义是:

这是地理大发现、殖民主义发展的一个世纪,同时也是科技走向初步发展,以及文艺进步和教会权威逐渐衰弱的世纪。

在当时来说,由于发现了美国的银矿,以及开通了与印度的贸易航线,欧洲人开始变得富裕。谁知道知道,如果人在经济方面自由宽松,即便是去买双拖鞋都得符合“审美”,而不是能穿得上。更何况,当时的富人们眼界更宽。

在这一时期,植物学和园艺在社会精英阶层中流行起来。

于是,私人花园成为了富人的“标准配置”——那些种植在花园里的美丽又稀有的花卉,摇曳着,宣告着主人的影响力及地位。

郁金香这样的奢侈品花卉,自然也是炫富利器,因而开始有商人专门收购罕见的品种卖给这些富人。

有钱的富人也很乐意彼此分享,于是他们成立了一些小规模的鉴赏组织。当然,这些鉴赏组织内部也会有一些交易。不过,这些交易数量都不大,且是实物交易。再加上他们本身都比较富有,这样的交易往往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更像朋友之间的馈赠。

转折是从1610年前后开始。当时,法国贵族阶层兴趣一种向宫廷女士送花的热潮。

送花的礼仪是早已经形成,不过最初送的是玫瑰,且并不一定是用来取悦女士。不过,此刻贵族发现郁金香的新颖和稀少更适合宫廷中优雅精致的女士们。

1615年,在法国路易十三的婚礼上,贵族女士们穿着礼口极低的礼服,把剪下来的郁金香别在乳沟处。据说,为了一朵特别美丽的郁金香,并不是球根,而是一朵剪下来的鲜花,有人愿意出价相当于1000荷兰盾购买。

当然,女士和贵族的爱好都是很容易改变,没过多久,他们便去寻找别的新鲜了。但是,他们对郁金香的狂热还是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为当时巴黎宫廷的时尚在整个欧洲享受盛誉,法国民众和其他国家也会纷纷效仿。

于是,郁金香很快风靡了欧洲。

当然,荷兰人同样很热衷于郁金香。

由于当时海上贸易,阿姆斯特丹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与此同时,荷兰人打破西班牙的商贸垄断,开通了与东印度的贸易联系——来自印度的一搜船的货物能产生大概400%的利润,因而被称为“富贸易”。

到1631年,荷兰富有的市民大多数是“富贸易”的参与者,无认是荷兰商人还是他们背后的投资公司执政者们,平均收入水平要比同时代的英格兰、法国和罗马帝国的人们要富裕。

丝毫没有疑问,富裕为荷兰人奢侈消费提供了动力,从豪宅到名画,再到郁金香。

在这一时期,荷兰富商和贵族们热衷于在乡下建豪宅。当然,豪宅的“标配”正式的花园和大草坪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这样的乡下别墅自然需要更多的种植花卉,于是,到了1620年,和其他欧洲的国家一样,荷兰的富裕阶层也对郁金香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与种植同时展开的是“销售”——销量和价格才是从事这行业的花园与商人更关心的问题。

如何卖得更贵以及卖给更多的人,是所有销售人员要解决的问题。在此之前,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显得尤为关键。

遗憾的是,郁金香虽然是很美的花,但是它的球根看上去可不怎么样好看。想想看,能被欧洲人当洋葱吃掉,足以证明它是不起眼的。

聪明的商人印制了郁金香画册,这期间还出版了《花谱》和《植物花卉》。更多私人定制的郁金香书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为后世所知晓的大概将近50多本,一本画册往往有几百页之多,每幅图的工钱大概是6荷兰币。当然,每页会标注这种郁金香的名字。不过,并没有标价格——因为商人往往是根据客人的情况要价和讨价还价。

炒鞋、炒裙子、炒盲盒?都不及为郁金香疯狂的万分之一

郁金香开始也对普通大众造成了影响。

越来越多专业园艺家们为了应对市场的购买需求,开始从事专业的郁金香种植和培育。

我们在前面提过,郁金香在当时的培育是件特别缓慢(要六七年)又费心血的事情。于是,这些园艺专家们在种植的过程中,雇佣了更多的工人。这些工人需要去野外采集野生的郁金香,也需要保护种植成果不被窃取。以及,一些原本打算种蔬菜的土地改种了郁金香——这也意味着,除了城市以外,小村镇的农民也在积极参与。无论如何,园艺已经是当时荷兰一个全民积极投入的热情所在了。

现实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积极的创业者”考虑,那就是资金。并不是所有的园艺师都有钱去买属于自己的土地或者建花房来培育。更何况,即使是投入了基础建设的费用,培育的成本及在这个时间段里的开销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这时候,又催生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郁金香投资”。那些有固定收入或者较为富裕的人或许并不在意,但是那些游商、没有固定职业者和机会主义者对此非常有兴趣。

1633年,荷兰的郁金香实现了“量产”,虽然依然有些品种比较稀少,但是绝大数品种是可以买得到了。

1635年之前,第一批花商对球根的第一笔实验性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消息传开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把钱投入到了郁金香中……最初依然是普通的工人、手工业者和农民,渐渐其他行业在看到有利可图之后,也加入了投资大军,其中也包括了之前表示没有兴趣的中等阶层中的固定职业者。

由于多年的供不应求,因而前几批郁金香上市后,很快销售一空。

市场反馈是“需求大好”,尤其是优质品种和一些少见的品种,更是花钱都买不到……买不到么?那就交订金等下一批。如果不想等,可以从别人手里买嘛!把钱再投去种植并不能在最快的时间里见到收益,而买到稀缺的品种,转手就可以赚到高额的差价。

大多数投资者会如何选择?特别是那些抱着赚大钱入市的跟随者们,会如何选?

三株郁金香换一座房子,一包球根换费里西亚的一个农舍连带周边的土地, 这种时候,会如何选?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于是,郁金香从“生意”变成了“交易”,从“销量”变成了“赌博”!

看吧!任何一个时代的金融悲剧在最初都几乎是一样的。

每个参与者都相信,自己能挣钱,这事儿不会赔钱。就像我们现在有“爱好者”将一个机器里的全部盲盒都打包一样,都认为稳赚不亏!

炒鞋、炒裙子、炒盲盒?都不及为郁金香疯狂的万分之一

郁金香依然那么美丽,但是它的价格却并不再那么诱人了。

1637年2月底,郁金香的价格丝毫没有预兆狂跌。荷兰曾经最富有的人们一夜倾家荡产。到了5月份,曾经5000荷兰盾的郁金香顶多只能卖到50个荷兰盾,400荷兰盾的一套球根只值22个荷兰盾,连原来的价格的百分之五,甚至于百分之一都不到了。

市场的崩盘已经够令交易者绝望了,更绝望的是,花商需要按拍卖的价格支付。尽管最后法院允许偿还的价格远比交易合同更低,绝大多数人依然没有钱偿付。

拖延,被起诉,破产,别无他法。

几百年过去了,提及“郁金香热”依然是一个痛点。

更痛的是,潮鞋、小裙子、盲盒闪亮登场了……现代人在很多方面也未必比古人聪明多少呐!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书讯书评

丁圣元新书《趋势投资》, 让普通人快速学会投资

2021-2-23 15:44:33

书评

你所不知道的朝鲜战争

2021-2-27 1:30: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