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放手:向最幸福的人学习幸福》
(全球热销书《丹麦人为什么幸福》作者迈克·维金新作。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幸福与财富物语!)
[丹麦]迈克·维金(Meik Wiking)
问鼎幸福之巅的物品
如果金钱和幸福要在脸书上描述它们之间的情感关系,那一定是“复杂”。
收入和幸福之间是相关联的。
一般来说,在比较富裕的国家,人们也更幸福。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量化了一个国家的财富,也是决定了为什么一些国家的人民更幸福的六个要素之一。
但必须强调的是,没有钱是导致不幸福的一个原因,这很可能就是两者间存在的联系。在贫穷的社会,把注意力聚焦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上是件有意义的事。更高的居民收入一般代表了穷人生活状况的改善,从而促进人们幸福感的增加。
所以,当拥有更多的钱意味着餐桌上丰盛的食物,头上坚实的屋顶和孩子们都能得到照顾,钱也的确有着将痛苦转化为快乐的本领。但当你能豪掷1000美元买一个宠物狗安眠舱,让爱犬能“卧在云朵般的床上,伴随着稳定情绪的背景色、变换的光线和舒缓心情的音乐,飘进极乐的睡眠状态”(不信你搜搜,网上真是这么说的),无论今后再买什么东西,你的幸福感都不会提升了。事实上,此时的你不仅早就拥有了让自己达到幸福之巅的物品,而且已经掉下了悬崖,而你的狗正在巅峰上便便。
许多事情都一样,某样东西我们拥有得越多,从中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少。当我们在吃第一块蛋糕时,会觉得很美味,但第五块可能就没那么好吃了。经济学家把这个称作“边际效用递减法则”,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国家和人民虽然变得更富有,却没有更幸福。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适应了新的财富水平,在幸福研究中,这个叫“享乐主义踏板”。
同周围的人攀比
当我在演讲时,我经常会要求听众想象两个平行的世界。
在第一个世界,你的年薪为5万英镑,其他人都赚2.5万英镑。在第二个世界,你年薪10万英镑,比之前多了一倍,而你周围的人都赚20万。价格恒定,在任何一个世界中,咖啡的价格都是一样的。
你怎么看?你会选择住在哪个世界里呢?一般,超过一半的听众会想住在第一个世界。这与学术研究的结果也一致,自1998年这个问题第一次由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以来,已经针对此问题进行过数次研究。
那么大一部分人选择住在第一个世界,不仅因为他们在意自己消费的能力,而且还在乎自己在社会层级中所处的地位。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试图去模仿比我们富有的人的消费模式。同时,信用消费的发展使我们能享受自己负担不起的生活方式,加之我们同周围攀比的欲望,是造成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我们在花费自己没有的钱,去购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为的是给我们不喜欢的人留下印象。
炫富不是最近才出现的社会现象。早在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索尔斯坦 · 邦德 · 凡勃伦就提出了“炫耀性消费”的说法,指的是通过购买奢侈品来显示自己的财富,从而获得一定社会地位的现象。凡勃伦那时就注意到了许多美国暴发户花钱大手大脚来显示自己多富有。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会有人豪掷1500万美元①来买一部苹果手机,这部手机由金子做成,机身镶嵌了600颗白钻,背面的苹果标识处由另外53颗钻石组成。除了炫耀你多有钱以外,手机的功能跟同型号的一模一样,Siri(苹果智能语音助手)还是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如果你觉得这就是挥霍,那我告诉你,富豪亚里士多德 · 奥纳西斯曾用鲸鱼的包皮为他的豪华游艇“克里斯蒂娜 · 欧”上的每把吧台椅都做了坐垫。所以如果你后悔花钱大手大脚,只需要记住这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曾经斥巨资用鲸鱼包皮装饰椅子。
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把钱花在了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上,借此来取悦别人,我们并不会更接近幸福,而是卷入到了一场军备竞赛中。如果我们节制消费奢侈品,那我们都会很快乐。
幸福值多少钱?
终于要说到金钱和幸福的关系了,金钱或许可以减轻生活中的痛苦,进而提高生活满意度,反之,幸福的生活也可能对收入起到带动作用。
至少扬-伊曼纽尔·德·内韦博士和安德鲁· 奥斯瓦德教授的研究结果是这么说的。扬-伊曼纽尔是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经济学和战略学副教授,更重要的是,他是个好人。我第一次见到他时,我们都在阿联酋参加一场关于幸福的国际会议。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图表看反了,”扬说,“我们一直将幸福当成高收入的结果,万一我们理解错了呢?把这个关系反向推断,结果会如何?”
“你可能需要花上数十年,跟踪几千个人,来证明这个理论。”
“我们已经证实了,使用的数据来自‘健康加法’(Add Health Pata)。”“健康加法”是美国的一个庞大样本数据库,收录了长期跟踪许多样本后得出的数据,包括那些对人生有积极影响的数据、生活满意度和收入等。
“通过人们年轻时的幸福程度,可以预测他们之后人生中的收入。”
“那些有着高等教育背景和高收入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也会更幸福,对吗?这些家长也会确保孩子进入大学深造,毕业后也会赚取较高的收入,是吗?”我自我感觉良好地问道,但实际上,我当时可能是在场的人中最蠢的一位。
“我们没有预想到的是,”扬笑着说道,身子靠着桌子前倾,凑到我们面前,好像要宣布核弹发射密码一样,“我们在研究中采用了数千位亲兄弟姐妹的数据,所以可以排除父母的影响。结果就是,童年时比较开心的小孩在长大后会赚更多钱。”
这个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研究发现,在幸福指数满分5分的情况下,在22岁时该指数每高1分,就意味着7年后的收入能提高2000美元。积极的人更有可能取得学位,找到好工作,然后得到晋升。此外,这个研究结果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了教育背景、智商、身体条件、身高、自尊和后来的幸福程度等筛选条件。
这个研究揭示了,对于孩子们来说,主观的幸福感是多么重要,而且我完全理解为什么扬在宣布这个发现时压低了声音。知识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将变得岌岌可危,“爸爸,我不要写作业,给我糖吃就行了,不然我今后的收入会大打折扣”。我们还是对“用亲兄弟姐妹对我们的综合影响,来评估对长大后的生活满意度及收入水平产生的积极效果” 的研究结果保密吧,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