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一点来讲,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它是对欧洲从1815年到现在的城市综合建设的“总结”。
相当于以时间为线,串联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城市发展——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逛博物馆的感受,而这本书就是“导游”,以一种穿越城市领域的旅行者视角为叙述线索。
从城市文明或者说城市文化最初的兴起,到通过宗教、文化、交通的迭代,到城市经济和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到城市的景观的发展模式。
这本书写的非常详尽,再加上清晰的时间线。这对欧洲城市建筑历史或者是对城市景观有兴趣的读者是非常友好的。
本书不仅关注首都城市,还关注在现代演变的密集的 城市网络,它将城市地区的发展和中小城镇甚至村庄网络带入关于欧洲城市生活的对话之中。
欧洲城市体系的相对稳定性构成了欧洲城最鲜明的一个特征。个别城市的重要性有升有降。发展最快的城市是政治首都。港口城市作为重要的城市门户脱颖而出。但更广泛的欧洲城市体系几乎有变化。比如最大的大都市伦敦和巴黎,这2000多年以来,它始终是那么重要的。
同时,这本书对视觉景观和视觉文化也有相当大的提及。城市空间地形,建筑环境的多元性以及一些标志性的视觉文化形象。
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欧洲的城市现代发展的一个过程,再对比我们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如果有想要出国留学或者旅居移民的人应该看看这本书——欧洲城市早就过了那个大基建的时代了,而我们国家是在最近几十年里面不断的在建设。
如果不对欧洲城市有系统的了解和认知,直接去移民或者是去留学,会有一些很强烈的不适应或者落差。
如果在出发前,对欧洲这些城市历史有了解,不管是去旅游还是去留学或者是移民,都能够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也能够更好的融入异国他乡。